实探!瑞银信退出河南银行卡收单市场?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裴熔熔 丁洋涛 杨霄 文图)江湖似乎从不缺水花。
这两天,多渠道传出消息,瑞银信退出河南银行卡收单市场,引起业内众多热议。
根据央行官方网站,瑞银信贷的业务范围包括移动电话支付和银行卡收据(安徽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外)。近年来,它因收到许多罚单而受到市场的关注。
在这方面,大河日报·大河财务立方记者立即向权威部门和瑞银信河南分公司核实,前者称“消息不真实,不要求瑞银信退出”,后者称“河南地区收单业务正常运行”。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央支行6月30日公布的河南省支付机构名单,另外4家支付机构退出河南省银行卡收单业务,瑞银信列入现有39家支付机构。
瑞银信河南分公司的经营情况如何?风起于青萍之末,支付江湖是否再起风云?
探索瑞银信河南分公司
现场工作人员称操作正常
最近,一条消息在支付圈流行起来。内容称“由于严重违规,瑞银信已退出河南省银行卡收单业务”。根据公开信息,瑞银成立于2003年,为银行提供非核心业务外包服务,并于2014年7月10日获得央行颁发的第三方支付许可证。2015年5月,我正式来到河南,从事移动电话支付和银行卡收据业务。
所谓收据,是指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展特殊商户的开发管理、授权请求、账单结算等活动联通银联和商家。这意味着支付机构的退出将影响大量应用商户。
瑞银信河南分公司
7月14日上午,大河日报·大河财立方记者来到位于郑州经济三路财富广场的瑞银信河南分公司,核实这一消息是否属实。记者看到,公共办公区4名工作人员正常工作,没有搬出或退出的迹象。
该公司员工表示,目前河南地区收单业务正常运营,请联系深圳总部获取更多信息。然后留下记者电话,说以后会联系记者。
瑞银信河南分公司办公区
随后,《大河日报》·大河财务立方记者致电瑞银信息总部和北京管理部,无人接听。7月16日,记者再次致电瑞银信息河南分公司相关业务人员,另一方提议按照总部采访流程进行采访,并表示“将联系总部品牌部,今天下午尽量回复”。截至新闻发布时,总部还没有收到任何回复。
大河日报·大河财立方记者再次向权威部门核实,称“情况不真实,不要求瑞银信退出河南”。
一家收单机构的相关人士还告诉记者:“瑞银信河南分行今年受到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央分行的处罚,应该正在规范整改。没有新产品,但他们没有听说他们退出河南银行卡收单市场。”
某瑞银信POS机用户也表示,该机目前正常使用。
瑞银信银行卡收单业务虽然没有退出河南市场,但此前因多次违规在河南收到多张罚单。
今年4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央支行发放了今年以来最大的罚款-680.5万元。处罚机构为瑞银信河南分公司。处罚原因为“未按规定落实收单业务本地化经营管理责任”、“未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导致特约商户非法使用受理终端”等9项。瑞银信河南分公司时任负责人和现任负责人均受到处罚,总处罚金额为20.5万元。
2018年6月,违反《银行卡收单管理办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根据相关规定,瑞银信河南分公司有“初步经验”处罚,并被罚款7万元。
2019年6月13日,央行更新了瑞银信用支付许可证的业务范围,显示收据业务范围已从全国转变为安徽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外的三个省。
值得注意的是,已有支付机构退出河南收单市场。6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央支行公布河南省支付机构名单,易宝支付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河南分公司,上海汇付数据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富友支付服务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卡友支付服务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等4家支付机构退出河南银行卡收单业务,现有支付机构39家。
但有关人士表示,“这四家支付机构退出河南其实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都是因为违规操作受到处罚,但现在名单已经公布了。”。
严格的监管已经成为常态
上半年,支付机构被罚总额超过去年全年
支付江湖从不缺少故事,特别是在严格监管成为常态化的背景下,处罚案件并不少见。
根据公开数据,今年上半年,央行向支付机构发放了32张罚单,罚款金额超过2.5亿元,1000万元及以上5张罚单。其中,4月,商业银行信贷支付服务有限公司涉及挪用备付金、直接为非法集资平台提供支付结算服务等16项违规行为被罚款1.16亿元,是支付史上最大的罚款。
麻袋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苏晓瑞公开表示,今年上半年第三方支付机构罚款明显较大,相关负责人处罚也开始增加,开始部分披露细节,传达央行纠正支付市场混乱的决心和手段,大罚款,相关责任将成为未来短期和中期的监管趋势。
据移动支付网统计,2017年至2019年连续三年,人民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每年发放的罚款总数超过100张(按处罚名称);过去两年,中国人民银行每年向第三方支付机构发放的罚款总额超过1亿元。
其中,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向第三方支付机构发放罚款115张,罚款约1.66亿元,平均每张罚款144.48万元。虽然2019年的罚款数量不如前几年,但罚款数量是历年来最多的。
但就今年而言,仅上半年的罚单总额已超过去年全年,大额罚单数量明显增加,平均每张罚单超过781.25万元。
“由于疫情的影响,今年相关部门肯定会对支付机构进行更严格的监管。”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将促进行业越来越标准化,促进支付机构提升自身服务等相关软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处罚原因涉及预付卡管理、准备金、清算管理、银行卡收据、网上支付、支付结算、反洗钱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支付机构的所有业务范围。
苏晓瑞预计,未来央行将继续加强对反洗钱、备付金管理、商户实名制、收单管理等领域的监管。
数据显示,中国有237家持牌第三方支付机构。业务类型主要分为银行卡收据、网上支付和预付卡发行和受理三类。支付宝和财付通的市场份额近94%巨头垄断。
移动支付迫使传统收单业务转型
行业将趋于细分化
在监管处罚的背后,是行业不断清理到标准化,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这一过程也将迫使市场更加细分和专业化。
“仅从收单业务的角度来看,目前主要分为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包括传统的收单主体POS、智能终端和移动聚合支付类型。随着移动支付的渗透和信用卡刷卡等相关风险的规避,二维码收据正成为小微企业的首选。”一些业内人士告诉《大河日报》·大河财务立方记者,许多银行或第三方机构在推动二维码收据时,会给商家更大的折扣,如减少费用、补贴等。
在传统的POS刷卡收单业务中,反复禁止跳码、非法套现信用卡等乱象,侵蚀银行利润,扰乱金融稳定。这不能绕过利率的问题。
支付机构河南分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96”费用改革与贷款分离后,目前信用卡费率基本简化为标准类0.6%左右,减免类0费率,优惠类0.38%,利润分配模式更加清晰。例如,假设一名消费者在标准商户的POS机上刷卡1000元,他需要支付6元的手续费。6元中的4.5元去了发卡行,1.5元去了收单机构。然后,发卡行和收单机构需要向银联提供0.325元,银联获得0.65元。发卡行、收单机构和银联的利润分配约为7:2:1。
一旦代码跳转,如从标准类跳转到减免类或优惠类,银行的利润将直接损失。这也导致许多银行主动限制线下信用卡交易。
今年4月份,平安银行发布公告,全面取消线下交易积分,实施线上交易双倍积分;广发信用卡也限制了特定商户,被业内称为广发历史上最严格的风险控制。
移动支付叠加风险控制需求,POS机刷卡收单业务正在“退出”幕后。
“现在小微商家基本都变成了二维码聚合支付。根据我们检测到的数据,如果一家店一天收入10万,90%以上都是扫码支付,用现金刷卡的很少。”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根据央行近日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支付系统运行总体情况》,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网络特约商户2257.99万户,网络POS机具3160.53万台,比上季度末分别减少379.61万户和341.15万户。同期,网络清算平台业务量保持增长,网络平台处理业务2684.41亿元,金额6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6.65%和16.29%。9.72日均处理业务 金额为6992.4亿元。
然而,在上述人士看来,二维码支付也有自己的缺点,如扫描代码有限制、不适用于公共业务等。因此,虽然受移动支付的影响,一些消费场景中的传统银行卡收单业务正在被取代,但在主要购物中心、KTV等高消费场所或公共业务中仍有很大的生活空间。“未来支付市场的分工会更加明确,扫码支付会更小更微,POS机会更倾向于大规模交易。”
支付机构河南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大河日报·大河财立方记者,公司目前正在升级转型,POS刷卡收单业务将作为最基本的业务存在。
中外合资银行卡清算该组织正式进场
行业可能会迎来新的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13日,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迎来了爆炸性新闻。
央行宣布,已通过连通(杭州)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提交的银行卡清算机构开业申请,并向其颁发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
这次取得许可证的连通公司是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和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国发起成立的合资企业。获得许可后,可扩大成员机构,授权发行和接受中国“美国运通”品牌的银行卡。
这标志着美国运通成为中国第一家获得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的外国卡组织。这也意味着中国银联作为唯一的银行卡清算机构的地位将被打破,未来中国金融机构和消费者将有更多的选择。
“长期以来,中国银联一直是中国清算行业的‘独特’。处理收据硬件需要银联认证,信用卡消费需要收取渠道结算费,可以说是一个‘一人定价’的市场。现在连接公司已经获得了许可证,这可能会对未来的市场、利率、服务等方面产生影响。”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大河日报》·大河财务立方记者,该行业正在等待,支付市场将出现什么新的变化。
刘安琪 | 审核:李震 | 导演:万军伟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renposji.com/13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