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拉信用调查背后的黑产品:30元可购买10套身份证

考拉征信被查背后的黑产:30元可买10套身份证照涉嫌非法提供身份证返照查询9800多万次,获利3800万元……11月20日,拉卡拉参股的考拉征信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在业界引发震动。警方已将考拉征信及北京黑格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销售、技术等20余名涉案人员抓获。黑格公司则是从考拉征信获取端口,再向下游出售。不同于市场上许多不知名的小公司,考拉征信称得上“根正苗红”。官网资料显示

考拉信用调查背后的黑产品:30元可购买10套身份证

涉嫌非法提供身份证返照查询9800多万次,利润3800万元…11月20日,拉卡拉代理拉卡拉参与考拉信用调查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在行业内引起冲击。警方逮捕了20多名涉案人员,包括考拉信用调查和北京黑格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销售和技术。黑格公司从考拉征信获取端口,然后出售到下游。

与市场上许多不知名的小公司不同,考拉的信用调查被称为“根苗红”。根据官方网站数据,公司是第一批被央行备案开展企业信用调查和批准开展个人信用调查业务的八家机构之一,也是百兴信用调查有限公司的发起人之一。

考拉信用调查背后的黑产品:30元可购买10套身份证

但正是这种正式的背景让公众更加担心个人信息安全。新京报记者11月20日调查发现,倒卖信息依然存在。一些信息经销商经常在小组中发布销售广告。记者以30元的价格购买了10套文件,其中每套包括个人身份证照片、身份证正面和背面。记者注意到,许多身份证都是在网上贷款申请表上拍摄的。

“如果你做网贷,这些都是第一手材料。卖家告诉记者。熟悉信用调查的知识创始人马旺旺告诉《新京报》,大多数泄露的身份证来自金融贷款机构。

30元买10套身份证照片

包括手持照片和正反面

11月20日下午,微信收到30元转账后,梁庄(化名)通过QQ向记者发送了10套30张图片文件。梁庄是某黑产交流群的信息贩子。10月24日至26日,梁庄每天都会在这个群里发布信息销售广告,其业务相当广泛,包括销售“正反手持SFZ”。

一位接近黑产品的人士告诉《新京报》:“SFZ是身份证。“和大多数黑产从业者一样,梁庄也用拼音大写首字母代替敏感词,以避免平台监管。

“我是三件套,手里拿着身份证的照片,身份证前后各一张。梁庄告诉《北京新闻》,“如果你做网上贷款,这些都是第一手材料。记者获悉,材料是行话,指的是这些个人信息。

梁庄发给记者的照片文件显示,出售的十个信息对象都是女性。从户籍来看,大部分都是山西人,主要围绕太原。此外,江西很少。

考拉信用调查背后的黑产品:30元可购买10套身份证

记者发现,申请表上附有多张身份证,包括相关亲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及担保人姓名、手机号码和贷款目的。其中一张照片的背景显示“达飞云贷”字样。

天眼查显示,达飞云贷运营商为达飞云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0月30日,2016年由达飞云贷运营普惠财富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更名为现名。实际控制人为高云红,高云红旗下还拥有港股上市公司达飞控股。此外,达飞云贷长期负面纠缠。截至11月20日,关于达飞云贷的投诉帖已有1740条,不少用户表示涉嫌高利贷和暴力催收。

当事人表示,网上贷款尚未获批

但是贷款申请证的照片却流出了

“她确实申请过达飞云贷款。记者通过购买信息中显示的家庭联系方式找到了刘,刘是身份证持有人的情人。

刘告诉《北京新闻》,他去年确实申请了贷款,但他不知道他爱人的个人信息正在公开出售。收到记者发来的照片后,刘确认:“这是申请网贷时拍的。据刘某介绍,这笔网贷最终没有获得批准,拍这张照片的业务员是他的一个朋友。

值得注意的是,这30张照片只是梁庄存量的冰山一角。“现在手里还有一百多套,但是如果你想要的话,我有一万套。梁庄告诉新京报记者,“这些都是最近从家里买的。买卖这种身份证照片并不是他的主要业务。“只是一个客户有这个,我就卖着玩。”

据他描述,他之前主要用这些照片注册一个婚恋网站,吸引中老年婚恋粉丝,然后引流。

像梁庄这样的卖家,在信息贩卖的地下黑市里并不少见。“手持身份证加正反,信息齐全”、“高清手持,想联系我”、“银行卡、正反身份证”…记者卧底的几个黑产品交流QQ群发现,这样的广告几乎每天都出现在群里。然而,真正的交易往往在微信上。“QQ只是广告,不常看。梁庄告诉新京报记者。

拉卡拉POS机传统出票版考拉信用调查背后的黑产品:30元可购买10套身份证

“通常,泄露的身份证前后照片大多来自金融贷款机构,注册POS机和APP账户时的信息也会被泄露。熟悉信用调查的知识创始人马旺旺告诉《北京新闻》,“一些应用程序注册要上传照片。”认证后,照片自然会被这些公司保存。”

马旺旺表示,一般来说,金融贷款公司和支付公司都有这样的照片。大部分用户注册认证后,照片会在这些公司数据库中,一旦监管不到位或者有内鬼,就会有隐私泄露的可能。

信息“裸奔”

合规边界在哪里收集和使用?

“目前倒卖信息还在泛滥,你前脚买车,跟着车险的销售电话可能就来了。一些应用程序要求用户提供个人信息。它有后门吗?信息会倒卖吗?谁提供信息?用户不知道。金融科技专栏作家、资深观察家毕研广告诉新京报记者。

早在7月,广东省公安厅官网就宣布,在2019年第二季度超范围收集用户信息的APP清理整改中,共发现1048款APP超范围收集用户信息。其中,“酷狗音乐”、“宜龙旅游”、“语文100分”等42款应用程序存在突出的安全问题,如阅读用户通话记录、短信或彩信、收集用户通讯录、用户设备上已知账号、超权限使用用户设备麦克风等。

拉卡拉官网

10月,在警方调查了51家信用卡收集公司后,有报道称,央行、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已经组成了一个调查小组,了解大数据的使用边界和收集边界,这将涉及外包收集公司的管理措施。

数据收集和使用的边界在哪里?例如,当我们去银行做一些业务时,银行需要我们留下身份证复印件,但它会同时盖章,表明复印件只能用于处理银行指定的业务,这样的信息收集是合规的。此外,我们经常看到一些金融机构与大数据机构合作的新闻。数据公司收集的信息供金融机构使用。如果仅从业务角度来看,如金融机构审查和验证贷款用户,而不是销售,这也是合规的。

但市场鱼龙混杂,个人隐私保护法尚未出台,信息交易仍处于无监管地区。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工作委员会今年8月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透露,《个人信息保护法》已纳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目前,法律工作委员会正在与有关部门合作研究论证,加快起草工作,并将按照立法工作计划及时提交常委会审议,使个人隐私有望尽快摆脱“裸奔”的尴尬。

新京报记者 李大伟 程维妙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李项玲

记者邮箱:lidawei@xjbnews.com

智能POS机 个人刷卡机 正规POS机

拉卡拉POS机办理,申请,卡拉合伙人代理,添加 微信:15693283180  备注:POS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gs1000@88.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renposji.com/18270.html